西北政法大學經(jīng)濟法學院勞動法學與社會保障法學專業(yè)介紹

發(fā)布時間:2020-06-09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西北政法大學經(jīng)濟法學院勞動法學與社會保障法學專業(yè)介紹

西北政法大學經(jīng)濟法學院勞動法學與社會保障法學專業(yè)介紹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wǎng)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wǎng)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西北政法大學經(jīng)濟法學院勞動法學與社會保障法學專業(yè)介紹 正文

勞動法學與社會保障法學
 
所屬一級學科:法學
學科專業(yè)代碼:0301Z3
所在單位:經(jīng)濟法學院
導師組負責人:曹燕教授
 
學科專業(yè)簡介
 
本學科專業(yè)是以研究勞動關系、社會保險關系的產生、發(fā)展及其規(guī)律為基礎,以勞動關系、社會保險關系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構建為核心,以國家干預為前提的有極強邊緣學科特色的新興學科。在學科研究上,注重法學與經(jīng)濟學,法學與社會學,法學與管理學的融通;在法學領域,注重該學科(社會法學)與經(jīng)濟法學、民事法學、行政法學的融通。作為學科制度基礎的勞動法,以基本民事契約為勞動關系的建立方式,以債法原理為履行和救濟指導,通過公法的直接干預和間接干預,構建出自己的獨特體系:對兼具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復雜關系進行法律調整,從而完成對特定領域的、具有社會連帶性質的勞動關系中弱勢群體的法律保護。作為學科制度基礎的社會保障法,以商事法的大數(shù)法則為基礎,通過強制締約和大量的強制性規(guī)范,運用人口社會學、宏觀經(jīng)濟學等研究方法,實現(xiàn)市場經(jīng)濟和社會穩(wěn)定的“安全網(wǎng)”和保障作用。在專業(yè)輻射上,勞動法學與社會保障法學已成為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yè)、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公共管理專業(yè)、社會工作專業(yè)的核心課程。本學科的專業(yè)輻射仍在發(fā)展中。
本學科屬于社會法,社會法是我國近年來在完善市場經(jīng)濟法律體系,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大潮中應運而生的新興法律門類和法律學科,主旨在于保護公民的社會權利,尤其是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法律的調整手段是以公私法相融合,對弱者實施傾斜保護。學科研究注重弱者現(xiàn)狀,并吸收公法與私法的理念與原理。
本學科的研究方法:本學科的制度研究方法可以基本概括為公私法兼容的方法。這一方法也表現(xiàn)在經(jīng)濟法中。但其與經(jīng)濟法在方法的使用范圍上有很大不同:本學科重點解決企業(yè)的勞動關系,而且其以勞動關系為干預的基礎。在具體方法上,以勞動標準和勞動行政作為公法的基本方法,將公法規(guī)范融入私的合同運行中,這構成了其方法的顯著特征。本學科的學科研究方法表現(xiàn)為通過學科兼容、實證分析、歷史背景對比、量化研究等,集中體現(xiàn)學科的應用性和工具性。
本學科的理論體系:主要由勞動法學的理論體系和社會保障法學的理論體系構成。勞動法學主要由勞動法基礎、勞動法制度及勞動法責任體系構成;社會保障法學主要由社會保障法基礎理論、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社會優(yōu)撫等專項制度構成,尤其是社會保險制度最為重要。目前兩個學科在教學大綱、教材建設、教學實踐上已經(jīng)日趨成熟和完備。
專業(yè)特色:一是課程設置以勞動法學,社會保障法學為主線,注重勞動關系與社會保障關系前沿。課程的法學、社會學、管理學等交叉性強;二是學生培養(yǎng)目標注重解決勞動關系領域的實際問題,學生實務能力強。

指導教師
 
謝德成,三級教授,碩士,社會法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陜西省法學會常務理事。陜西省人大常委會、西安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咨詢專家。主要研究領域為勞動法學、社會保險法。代表作有:《集體勞動關系的法律目標及規(guī)范重點》(《當代法學》2010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復?。?;《我國勞務派遣的模糊性及規(guī)范路徑》(《法學》2011年第8期);《我國非全日制立法特點及不足》(《思與言》(臺)2013年第2期)。
 
曹燕,教授,博士,勞動法學與社會保障法學碩士導師組組長。中國社會法學會常務理事,陜西省法學會社會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西安市總工會專家顧問團成員,陜西博碩律師事務所兼職律師。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法理論、勞動法學。代表作有:《勞動法中工資概念的反思與重構》(《法學家》2011年第4期);《勞動者的法律重釋:境況、身份與權利》(《法學家》2013年第2期)。
 
吳麗萍,副教授,碩士,現(xiàn)為中國法學研究會和西安市勞動法學會會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勞動法、社會救助。代表作有:《中國農民可行能力貧困研究——以阿馬蒂亞·森可行能力理論為視角》(《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15年03期);《“途中工傷”存廢的探討》(《當代法學》2010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轉載);《農民工工傷中的政府責任》(《蘭州學刊》2009年第5期)。
 
徐芳寧,副教授,碩士, 主要研究領域為勞動法學、診所法律教育 。在《環(huán)球法律評論》、《中國勞動》等核心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主持課題4項,參與課題4項,參編教材2部;是校級、省級、國家級精品課程《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學》的主要建設人之一。
 
高瑾,副教授,碩士,勞動法診所負責人。主要研究領域為勞動法學、社會保障法學。近年來主持和參與校級、省級和國家級項目7項,參與司法部統(tǒng)編教材1部,發(fā)表論文數(shù)篇。主要代表作有:《集體勞動爭議調整機制之路徑選擇—勞資矛盾引發(fā)的群體性事件帶來的法律思考》(《社會科學研究》,2011年第5期);《我國集體談判法律制度構建障礙及克服設想》(《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第2期);《人權視角下“過勞死”問題法律再探討》(《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學報》,2014年第6期)。

陳靜媛,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勞動法學,勞動法診所教學。代表作有:《我國體面勞動的現(xiàn)狀及完善措施》(《青海社會科學》2010年5月);《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權益保護法律缺失核算及其路徑研究》(《青海社會科學》2013年9月);《產品組合復雜度與組織創(chuàng)新績效權衡分析》(《價值工程》2013年8月);《情境教學法在法學教育中的應用》(《陜西教育(高教版)2012年2月》;《農民工工資支付法律問題研究》(《陜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9月);《論和諧社會下我國工資集體協(xié)商制度的問題及解決對策》(《勞動保障世界》2016年10月);《勞動合同訂立中的告知義務》(《西部法學》2014年8月)。



梁高峰,男,1971年生,陜西永壽縣人,西北政法大學經(jīng)濟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經(jīng)濟法,社會法,弱勢群體權益保障,社會救助等。社會任職任中國社會法學研究會理事,陜西省社會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主持并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省部級課題一項,陜西省財政廳項目一項。發(fā)表學術論文20多篇。代表作:《法律援助專項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完善》,《工會多元化立法思考》;《工會在集體勞動關系中的角色定位與職能發(fā)揮》。
西北政法大學

添加西北政法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西北政法大學考研分數(shù)線、西北政法大學報錄比、西北政法大學考研群、西北政法大學學姐微信、西北政法大學考研真題、西北政法大學專業(yè)目錄、西北政法大學排名、西北政法大學保研、西北政法大學公眾號、西北政法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西北政法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西北政法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lyhuahuisp.com/xbzfdx/yjsy_332776.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