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導師:郝家勝

發(fā)布時間:2021-11-22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導師:郝家勝

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導師:郝家勝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wǎng)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wǎng)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導師:郝家勝 正文


姓名:郝家勝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6712
職稱:教授
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研究方向:分子系統(tǒng)學

郝家勝,男,1967年12月生,安徽霍邱人。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安徽省高校學術與技術帶頭人。民革黨員,第十屆安徽省政協(xié)委員。中國動物學會及中國古生物學會會員、安徽省古生物學會理事。主要從事動物分子系統(tǒng)學與分子進化、分子古生物學與進化生態(tài)學等方面的研究,目前致力于蝶類及相關昆蟲類群的分子系統(tǒng)學、分子進化、譜系發(fā)育年代和歷史生物地理方面的研究。主持并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省優(yōu)秀青年科技基金等多項課題;現(xiàn)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現(xiàn)代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級自然科學研究重點項目,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等課題。在《科學通報(Chinese Science Bulletin)》、《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動物學報》、《昆蟲學報》、《動物分類學報》、《動物學研究》、《古生物學報》、《微體古生物學報》等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70余篇?,F(xiàn)指導博士研究生1名,碩士研究生10名。

一、主要學習、工作經(jīng)歷和學術兼職:
1、學習經(jīng)歷
1984.09—1988.07,南京師范大學生物系生物學專業(yè)畢業(yè),獲理學學士學位;
1990.09—1993.07,南京農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系動物組織學和胚胎學專業(yè)畢業(yè),獲農學碩士學位;
1993.09—1997.07,南京師范大學生物系動物學專業(yè)畢業(yè),獲理學博士學位;
2000.10—2003.12,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學研究所現(xiàn)代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
2004.01—2004. 06,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學研究所現(xiàn)代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訪問學者。
2、工作經(jīng)歷
1988.09—1990.07,安徽省霍邱縣第二中學,教師;
1997.07—2000.07,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講師;
1997.07—2000.07,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
2003.07,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
2005.07,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2010.03,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
3、學術兼職
中國動物學會會員
中國古生物學會會員
安徽省古生物學會理事

二、主要講授課程:
動物學
分子系統(tǒng)學
進化生物學

三、主要研究方向:
后生動物早期起源與演化的分子系統(tǒng)學與分子進化、譜系年代學和進化生態(tài)學;
無脊椎動物部分類群(節(jié)肢動物(昆蟲)、苔蘚動物等)的分子系統(tǒng)學、比較基因組學和進化生物學;
昆蟲與其寄主植物、傳粉植物間協(xié)同演化的分子適應性機制;
水生動物對環(huán)境毒理因子的形態(tài)和分子適應性機制。

四、 目前主持或參與研究的主要課題:
(一)縱向課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課題名稱:蝶類(鱗翅目:雙孔次亞目)主要分類群的譜系發(fā)育年代學和歷史生物地理學初步分析(No. 41172004),2012–2015,主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課題名稱:尋常海綿的系統(tǒng)分類學及起源研究”(No. 40806055),2009–2011,參與;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 課題名稱:苔蘚動物的系統(tǒng)演化歷史及其分子證據(jù)(No.40202001),2003~2005,主持;
現(xiàn)代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 課題名稱:全變態(tài)昆蟲主要類群譜系發(fā)育年代學及分子適應性進化研究”(No. 113110),2011–2013,主持;
安徽省優(yōu)秀青年科技基金. 課題名稱: 一些重要后生動物類群的分子系統(tǒng)學研究(No.08040106811),2008–2010,主持;
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 課題名稱:基于線粒體基因全序列數(shù)據(jù)探討苔蘚動物主要類群的系統(tǒng)發(fā)生地位(No. 070413131),2007–2009,主持;
安徽省“重要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專項基金. 課題名稱:國產(chǎn)蝶類部分類群的分子系統(tǒng)學和分子系統(tǒng)地理學研究(No. 590602),2007–2009,主持;
安徽省高校省級自然科學研究重點項目. 課題名稱:蛺蝶科主要類群代表種類線粒體基因組進化機制的研究(No. KJ2010A142),2010–2013,主持。
(二)橫向課題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 早期動物譜系年代研究: 化石與分子的整合 (No. KZCX2-YW-JC104),2010.1~2012.12,參與。

五、 主要研究成果:
(一) 論文:
Zhao Fang, Hao Jiasheng** , Zhu Guoping, Xia Jing, Sun Minge, Ji Liuwei, Zhu Chaodong. 2011. The complete mitogenome of Abisara fylloides Linnaeus (Lepidoptera: Riodinidae) and its phylogenetic implications. Molecular Biology Rerports. Submitted.
Wang Xiaocan, Sun Xiaoyan, Sun Qianqian, Zhang Daxiu, Hu Jin, Yang Qun, Hao Jiasheng**. 2011.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laced fritillary Argyreus hyperbius (Lepidoptera: Nymphalidae). Zoological Research(動物學研究), (In English with Chinese abstract), 32(5):465~475.
Ji Liuwei, Hao Jiasheng**, Wang Ying, Huang Dunyuan, Zhao Jinliang, Zhu Chaodong. 2011.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dragon swallowtail, Sericinus montela Gray (Lepidoptera: Papilionidae ) and its phylogenetic implication. Acta Entomologica Sinica (昆蟲學報), (In English with Chinese abstract), Received.
Hu Jing, Zhang Daxiu, Hao Jiasheng**, Huang Dunyuan, Cameron Stephen, Zhu Chaodong. 2010.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yellow coaster, Acraea issoria (Lepidoptera: Nymphalidae: Heliconiinae: Acraeini): sequence, gene organization and a unique tRNA translocation eve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 37:3431~3438.
Hao Jiasheng**, Sun Xiaoyan, Shiqinghui, Yang Qun. 2010. Bryozoan phylogenetic position and dates of early divergences. Acta Micropaleontogica Sinica (微體古生物學報), (In English with Chinese abstract), 27(1): 1~12.
Hao Jiasheng**, Su Chengyong, Zhu Guoping, Chen Na, Wu Dongxia, Pan Hongchun, Zhang Xiaoping. 2007. Mitochondrial 16S rDNA molecular morphology of the main butterflies’ lineages and its phylogenetic significance.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18(2): 109~121.
Shi Qinghui, Xia Jin, Sun Xiaoyan, Yang Qun, Hao Jiasheng** . 2009. Preliminary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Hox genes in the bryozoans Membranipora grandicella (Cheilostomata) and Tubulipora flabellaris (Stenolaemata). Cell,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20(1~4):78~86.
Huang Dunyuan, Zou Fangzhen, Chen li, Hao Jiasheng**. 2008. Molecular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analyses of the main lineages of Nymphalinae (Rhopalocera, Nymphalidae) based on mitochondrial 16S rDNA sequence data.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19(1):39~48.
Li Baohua, Li Tiegan, Kermal TE, Christoph H, Li Chunxiang, Hao Jiasheng, Cao Qiyuan, Yang Qun. 2007. Living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from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Ocean: SSU rDNA sequences and their paleoceanographic significance.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17(7):798~802.
Zhang Beibei, Wang Baojuan, Wang Peng, Cao Zhengyu, Huang Enqi, Hao Jiasheng, Dean AM, Zhu Guoping. 2009. Enzymatic characterization of a monomeric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from Streptomyces lividans TK54. Biochimie, 91:1405~1410.
Hao Jiasheng, Li Chunxiang, Sun Xiaoyan, Yang Qun. 2005. The phylogeny and divergence time estimation of cheilostome bryozoans based on mitochondrial 16S rRNA sequence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0(12):1205~1211. (郝家勝, 李春香, 孫曉燕, 楊群. 2005. 唇口目苔蘚動物分子系統(tǒng)演化及其主要分類群分歧時間的推測. 科學通報, 50(12):1205~1211. )
Wang Ying, Zhao Huabin, Hao Jiasheng**. 2005.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main lineages of Gastropoda (Mollusca) based on partial 28S rRNA gene sequences.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16(2):118~123.
Gong Dajie, Hao Jiasheng**, Wu Dongxia. 2005. The phylogeny of bilaterian metazoans based on analyses of the four mitochondrial encoding protein genes and its evolutionary significance compared with those upon nuclear genes.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16(4):236~247.
Hao Jiasheng, Yang Qun, Li Chunxiang, Zhang Keyun, Sun Xiaoyan. 2003. Molecular phylogeny of Lophotrochozoa based on 18S rRNA gene sequences with comments on phylogenetic position of Bryozoa.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14(2):64~72.
Li Chunxiang, Lu Shugang, Yang Qun, Hao Jiasheng. 2004. Phylogenetics of Pteris (Pteridaceae) from China based on the Chloroplast trnL-F intergenic spacer sequences.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15(1):58~63.
夏 靖, 胡 靜, 朱國萍, 朱朝東, 郝家勝**. 2011. 大衛(wèi)絹蛺蝶線粒體基因組的全序列測定和分析. 昆蟲學報, 54(5): 555~565.
毛增輝, 郝家勝**, 朱國萍, 胡 靜, 司曼曼, 朱朝東. 2010. 菜粉蝶線粒體基因組的全序列測定和分析. 昆蟲學報, 53(11):1295~1304.
毛增輝, 郝家勝**, 王晨, 于芳, 司曼曼, 夏靖, 朱朝東. 2010. 基于ITS-1基因的菜粉蝶地理居群遺傳分化研究. 昆蟲學報, 53(10):1144 ~1152.
夏鳳生, 馬俊業(yè), 郝家勝. 2010. 奧陶紀苔蘚動物的多樣性演變——兼論苔蘚動物的起源. 古生物學報, 49(2):139~163.
楊群, 叢培允, 孫嘵燕, 馬俊業(yè), 蓋永華, 李春香, 郝家勝, 夏旭華. 2009. 譜系年代學研究進展. 古生物學報, 48(3):364~374.
鄒方振, 郝家勝**, 黃敦元, 張大秀, 朱國萍, 朱朝東. 2009. 基于線粒體ND1和16S rRNA基因序列探討國產(chǎn)12科蝶類的系統(tǒng)發(fā)生關系. 昆蟲學報, 53(1):118~126.
張大秀, 郝家勝**, 鄒方振, 朱國萍, 潘鴻春, 張小平. 2009. 基于線粒體Cytb基因和COI基因序列研究豹蛺蝶亞科(鱗翅目:蛺蝶科)10屬間的系統(tǒng)發(fā)生關系. 動物分類學報, 34(3):270~278.
焦曉霞, 楊群, 趙華斌, 郝家勝**. 2009. 基于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唇口目苔蘚動物的分子系統(tǒng)發(fā)生. 動物分類學報, 34(3):261~269.
黃敦元, 丁亮, 張彥周, 黃海榮, 余江帆, 郝家勝**, 朱朝東 . 2008. 油茶主要野生傳粉地蜂(Andrena camellia, Wu)生活史及相關生物學習性研究. 昆蟲學報, 51(7):778~783.
蘇成勇, 朱國萍, 郝家勝**, 陳娜, 潘鴻春, 吳冬霞, 張小平. 2007. 鳳蝶亞科線粒體16S rRNA基因的分子系統(tǒng)發(fā)生分析(蝶亞目, 鳳蝶科). 動物分類學報, 32(2):334~341.
陳娜, 朱國萍, 郝家勝**, 張小平, 蘇成勇, 潘鴻春, 吳冬霞. 2007. 基于線粒體16S rDNA序列探討蛺蝶科(鱗翅目,蝶亞目)主要類群的系統(tǒng)發(fā)生關系. 動物學報, 53(1):106~115.
吳冬霞, 郝家勝**, 朱國萍, 陳娜, 蘇成勇, 潘鴻春, 張小平. 2007. 基于線粒體Cytb基因的線蛺蝶亞科的系統(tǒng)發(fā)育. 動物學研究, 28(1):1~8.
殷先兵, 郝家勝**, 許麗, 朱國萍, 黃敦元, 潘鴻春. 2007. 基于線粒體COI和ND1基因探討鋸眼蝶亞科主要類群的系統(tǒng)發(fā)生關系. 動物學研究, 28(5):477~484.
殷先兵, 郝家勝**, 許麗, 朱國萍, 黃敦元, 潘鴻春, 張小平. 2007. 基于線粒體COI和Cytb基因的鋸眼蝶亞科和眼蝶亞科的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昆蟲學報, 50(12):1263~1271.
許麗, 郝家勝**, 朱國萍, 殷先兵, 潘鴻春, 黃敦元, 張小平. 2007. 基于線粒體COI和細胞色素b基因的粉蝶亞科及黃粉蝶亞科(粉蝶科)部分類群的分子系統(tǒng)發(fā)生. 動物分類學報, 32(4):842~850.
吳冬霞, 朱國萍, 陳娜, 蘇成勇, 郝家勝**. 2007. 線蛺蝶亞科蝶類部分類群線粒體COI基因的分子系統(tǒng)發(fā)生分析. 生命科學研究, 11(1):64~71.
郝家勝**, 殷先兵, 許麗, 黃敦元. 2007. 國產(chǎn)12科蝶類代表種類觸角形態(tài)的掃描電鏡觀察及其系統(tǒng)學意義.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30(3):354~360.
王瑩, 蘇成勇, 潘鴻春, 郝家勝**. 2007. 基于線粒體COI基因序列分析寶貝科(Cypraeidae)腹足類動物的系統(tǒng)發(fā)生關系. 動物分類學報, 32(1):124~130.
潘鴻春, 吳寶山, 郝家勝, 朱國萍. 2007. 從16S rRNA基因序列初步探討擬壁錢屬和壁錢屬蜘蛛系統(tǒng)發(fā)生關系. 動物分類學報, 32(1):131~136.
潘鴻春, 吳寶山, 宋大祥, 郝家勝, 朱國萍. 2007. rRNA及MaSp1基因證據(jù)不支持圓網(wǎng)蛛類(蜘蛛目:妖面蛛總科 + 園蛛總科)的單系起源. 動物學報, 53(3):489-501.
趙華斌, 楊群, 郝家勝**. 2006. 苔蘚動物主要分類群28S rRNA基因多變區(qū)的分子形態(tài)學比較分析及其系統(tǒng)學意義. 動物分類學報, 31 (2):247~255.
王瑩, 趙華斌, 郝家勝**. 2005. 分子系統(tǒng)學研究中的理論、方法與展望.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18(1):47-52.
郝家勝. 2003. 生物進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微體古生物學報, 20(3):271~278.
張克云, 郝家勝, 楊群. 2003. 介形蟲的起源與系統(tǒng)發(fā)生——化石記錄、形態(tài)學與分子生物學證據(jù). 微體古生物學報, 20(3):231~240 .
郝家勝. 2003. “寒武紀爆發(fā)事件”及其成因述評.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26(4):378~382.
郝家勝, 楊群. 2002. 擬迷誤裂孔苔蟲18S rRNA基因的全序列測定和系統(tǒng)學分析.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25(3): 262~265.
郝家勝, 楊群, 李春香. 2002. 苔蘚動物18S rRNA基因分子系統(tǒng)發(fā)生初探. 微體古生物學報, 19(2):162~167.
郝家勝, 夏鳳生,楊群. 2001. 苔蘚動物系統(tǒng)發(fā)生研究進展—形態(tài)學和分子生物學的證據(jù). 微體古生物學報, 18(4):385~391.
趙華斌, 胡好遠, 王瑩, 陳娜, 郝家勝**. 2005. 幾種重金屬離子對水螅生長和繁殖速率的比較研究.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28(4):447~450.
王瑩, 郝家勝**, 陳娜等. 2006. 3種重金屬離子對水螅的聯(lián)合毒性研究. 生命科學研究, 10(1):91~94.
吳海龍, 胡好遠, 郝家勝. 2005. 溫度對水螅生長速率影響的比較研究. 生物學雜志, 22(1):45~47.
胡好遠, 郝家勝, 靳璐. 2006. Cd++對草履蟲種群的毒性作用. 生物學雜志, 23(1):19~21.
吳本富, 郝家勝**, 趙華斌, 陳娜, 蘇成勇. 2007. Cd++和Pb++污染對擬寡水螅形態(tài)損傷的掃描電鏡觀察. 生態(tài)學雜志, 26(3):383~388.
陳娜, 郝家勝**, 王瑩, 蘇成勇. 2007. 幾種重金屬離子單一及復合污染對水螅的聯(lián)合毒性研究. 生物學雜志, 24(3):32~35.
張貝貝, 徐琴, 黃恩啟, 劉愛民, 郝家勝, 朱國萍. 2009. 變鉛青鏈霉菌異檸檬酸脫氫酶的異源表達及序列分析. 激光生物學報, 18(6):54~59.
宋輝, 胡好遠, 李玉成, 郝家勝**. 2010. 五種農藥對水螅的單一及聯(lián)合急性毒性.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33(2):159~163.
黃敦元, 余江帆, 郝家勝, 張勤生, 朱朝東. 2010. 不同生境油茶林油茶史氏葉蜂的發(fā)生與危害程度比較.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 30(1):59~64.
黃敦元, 郝家勝, 余江帆, 張彥周, 丁亮, 朱朝東. 2009. 油茶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 生命科學研究, 13(5):459-465.
尹崢花, 潘紅春, 郝家勝. 2010. 圓蛛總科網(wǎng)型不同的蜘蛛間分子系統(tǒng)發(fā)生關系的初步探討. 蛛形學報, 19(1):37-41.
潘紅春, 李華玲, 郝家勝. 2009. 悅目金蛛3種蛛絲超微結構和理化特性的初步研究. 蛛形學報, 18(1):60-64.
陳露露, 翟羽佳, 王鵬, 王暉, 郝家勝, 朱國萍. 2010.茶樹胞質型蘋果酸脫氫酶的原核表達及生物信息學分析. 云南植物研究, 32 (1): 32~40.
徐金金, 潘紅春, 金燦, 郝家勝. 2010. 大乳頭水?;P再生進程中過氧化物酶的表達. 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 3 :269~273.
李華玲, 潘紅春, 尹崢花, 徐金金, 郝家勝, 朱國萍. 2010. pH值對大乳頭水螅種群增長、無性生殖及3種抗氧化酶活力的影響. 激光生物學報, 19(1):92~97.
(二)獲獎
2008年,苔蘚動物主要分類群28S rRNA基因多變區(qū)的分子形態(tài)學比較分析及其系統(tǒng)學意義. 動物分類學報, 31 (2):247~255. 獲“中國科協(xié)學術期刊優(yōu)秀學術論文”三等獎(排序第三,通訊作者)
*如果發(fā)現(xiàn)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聯(lián)系方式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wǎng)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lián)系方式

添加安徽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安徽師范大學考研分數(shù)線、安徽師范大學報錄比、安徽師范大學考研群、安徽師范大學學姐微信、安徽師范大學考研真題、安徽師范大學專業(yè)目錄、安徽師范大學排名、安徽師范大學保研、安徽師范大學公眾號、安徽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安徽師范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安徽師范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安徽師范大學

本文來源:http://m.lyhuahuisp.com/ahsfdx/yjsds_561036.html

推薦閱讀